中国科技企业——北醒:从成本优势到技术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
近日,北醒获得了广汽的车载激光雷达定点,众所周知,车载激光雷达作为目前炙手可热的智能汽车的核心传感部件,可谓科技届的明星,获得一线车企青睐的北醒虽然知名度还不足以家喻户晓,但在业内,北醒的激光雷达一直以高性能、高线数著称。无独有偶,峰飞航空科技的eVTOL航空器,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一批新兴中国科技公司正在用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指明一条中国科技公司发展的新道路。
穷则成本,达则创新
过去40年,中国的科技发展迅猛,从早期的生产鞋袜衣裤、白色家电起步,逐步进步到电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已经涉足人工智能、光刻机、激光雷达、算力芯片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科技领域。
早年,当人们总结中国科技产品为何能够取得成功时,除了强调政策和资源整合的因素,如加入WTO等,在诸多标签中,最常听到的就是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工业集群、世界工厂以及价格战的胜利者。
今天,当中国进入科技攀登的金字塔尖,面对的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这些领域都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其实,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大循环,尽可能的满足更广泛人群的需求,进而实现用户更深度的需求。
在过去,中国科技企业面对科技基础薄弱,人才缺口严重,资金积累不足,品牌效应更是无从谈起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创新优势,就只能仰仗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仿制和合作等手段切入高科技产业链的底层,在人家吃肉的时候喝一口汤,做不了PC的核心部件就做整机的组装,做不了CRT显示器的真空阴极射线管就从购买产线开始做起,但这并不是中国科技发展的耻辱,而是中国科技企业作为后发者必然经历的阶段,正是前辈的忍辱负重,才打下了今天的基础。
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暂且不论华为、京东方、宁德时代等科技巨头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即便是前文提及的北醒、峰飞、蓝箭等新兴科技企业,也已经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就充分证明,在当前环境下,中国的科技企业,包括那些年轻的科技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来占领产业链上的关键位置,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这一趋势表明,中国的科技行业正在不断壮大,未来有望在全球科技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高科技的普及过程涵盖了两种核心策略:一是通过提升扩散效率来强化“成本优势”,二是通过深化技术性能来构建“性能优势”。随着中国科技行业逐步攀登至科技领域的巅峰,除了继续发挥成本优势外,其开始形成性能优势的策略亦值得深入探讨。
技术创新+满足深度需求=引领之道
技术创新+满足深度需求=引领之道科技发展的前提就是降本增加客户接受的广度与创新满足客户的深度需求。让最广大人群可以使用,且满足人群的最深度需求是科技类产品成功的核心。
最广大的人群,就意味着要兼顾这个世界各种收入的人群,尤其是收入不高但是数量庞大的人群。这就意味着其科技产品的成本要越来越低,才能把科技红利扩散给更广大的人群。比如20世纪60至70年代的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这三样物品的总价可能接近或超过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而今天可能不到很多家庭一周的收入,这就使得产品覆盖率极大提升。
再往前一个层次,就是科技满足人群的最深度需求,即通过科技升级,不断满足客户的新需求。拿英特尔的CPU举例。从286、386、486,到Pentium,再到Core和Alder lake。满足的是玩家从写文档画表格,到看电影玩游戏,再到互联网办公多机协同。升级的维度不仅是性能,也包括能效比优化,集成图形性能的提升、安全性增强、兼容性提升等等。可以说,英特尔的成功是不断地技术升级从而满足消费群体更深度的需求。他们持续追求这些需求的满足,以确保他们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因此,或许可以构建这样一个等式,技术创新+满足深度需求=引领之道。回顾中国科技领域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已经开始涌现出这样的成功案例。
过去一周,北醒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备受瞩目,其高性能激光雷达AD2成功获得广汽的定点合作。这一成果的取得,引发了业界对于北醒为何能跻身车载激光雷达主流市场的疑问。为探寻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回溯这家公司过去三年的发展历程。
早在2022年,北醒便发布了最高达512线的车载激光雷达技术AD2,这一数字在当时远超常规的128线激光雷达。AD2采用了北醒自主研发的2D扫描系统,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激光器和单光子器的数量(AD2采用4发16收,而传统1D扫描要达到同样线数需使用512发512收),还将纵向分辨率提升至0.05°,成功满足了512线的需求,这在全球激光雷达技术中堪称突破性进展。
今年的CES展会上,多个激光雷达厂商纷纷宣布正在开发512线技术,并预计将于2025年甚至2026年实现量产。这一趋势进一步凸显了北醒在技术布局上的前瞻性和引领性。
此外,北醒在专利方面的积累也为其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北醒目前拥有企业专利300多项,不仅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还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践基地。这些专利不仅彰显了北醒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也为其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创新挖掘深度需求的战略一旦取得初步成效,便接连迎来喜讯。2023年4月,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北醒展开合作,其技术将应用于无人出租车领域。同年上海车展,北醒进一步宣布,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针对乘用车市场的AD2-S,并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应龙平台技术。这一平台具备软件定义功能,能够为客户开启ROI区域高清模式,即实现对特定区域小目标的高清扫描,例如有效探测200米外的儿童并规避潜在的风险。
北醒的这些独特优势,吸引了顺为、中电科、一汽富晟、滴滴、将门、丰厚、天启等机构的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醒在技术创新和高性能解决客户深度需求方面持续取得突破。2024年初,北醒宣布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同年2月,其TF产品成为全球率先符合DO-160G航空标准的激光雷达;3月,又成功获得广汽的定点合作。
这一系列成果充分展示了北醒在创新和高性能解决客户深度需求的实力:面向客户高感知需求,客户对快速迭代的需求,让产品性能与成本解耦合的需求,从而开发出“2D扫描”技术,“应龙平台技术”,“512线技术”。所以才会取得“重点项目”、“广汽定点”的各种成果。对于广汽来说,有理由相信北醒在高性能和技术引领上满足了其需求。当然,这也符合广汽近年来品牌向上的策略,追求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品牌溢价。
当然,北醒并非特例。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科技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引领全球发展。其中,无人机领域尤为引人注目,中国的大疆DJI就是典型。
大疆DJI一直主打的就是技术创新,包括他们Zenmuse电动云台技术在专业摄像稳定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该技术使得用户能够轻松捕捉到平稳的空中镜头,这在过去通常需要借助直升机和专业摄影师的配合才能完成。另外,DJI推出的Lightbridge系统和视觉定位系统:Phantom 3系列首次引入了内置Lightbridge传输系统和底部视觉定位系统,显著提高了飞行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同时该系列无人机还加入了GLONASS导航系统,增强了定位功能。当然还包括他们先进的避障技术和便携式折叠无人机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的安全性和便携性,也进一步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范围。
再谈及中国的电动车领域,如今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出口量,均已跃居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电车的标签更多的是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充电技术。无论是刀片电池技术,还是小鹏的XNGP,蔚来汽车的NIO Pilot,亦或是中国的国家电网快速充电网络,理想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都代表着中国在电动车领域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
3月,小米正式发布了其首款汽车SU7。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发布会上提到了五大核心技术,包括小米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e、小米自研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小米超级大压铸 Xiaomi HyperCasting、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Xiaomi Pilot,和小米智能座舱Xiaomi Smart Cabin,小米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众多行业领先的卓越成就。
过去,小米主要以高性价比和成本控制为市场定位,而如今,小米汽车通过五大核心技术的加持,更加注重性能层面的提升,成功实现了高性价比与高性能的完美结合。
科技向前,中国亦随之向前迈进。虽然中国的发展确实得益于成功运用低成本策略,这是科技红利得以迅速扩散的有效途径。然而当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引领者的时候,更要考虑的是客户需求的深度满足。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持续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研发。性价比的考量固然重要,但更积极的是除了控制成本,也要通过创新提升性能,满足更深度客户需求,从而引领行业发展。
在跟随时期,低成本策略曾助中国高科技腾飞,但引领者的道路终究离不开创新。历经改革开放40载沉淀,中国高科技正开启新的篇章:通过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引领,深度满足客户需求。这条新道路,既挑战重重,又充满希望。
文章来源:财经,转载请联系授权。
- |
- +1 赞 0
- 收藏
- 评论 0
本文由ll转载自北醒Benewake公众号,原文标题为:财经:创新求胜,中国科技企业的新活法,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北醒(Benewake)激光雷达传感器选型指南
目录- 公司简介 短距系列激光雷达模组测距传感器 中距系列激光雷达测距传感器 长距系列激光雷达测距传感器 工业版激光雷达测距传感器 选型参数对比表
型号- CE30,HORN-X,HORN,HORN系列,TF02-PRO,HORN-X2 PRO,TF40,TF-LUNA,TFMINI,HORN-RT,TFMINI PLUS,TF,TF03,TF03-180,TF02,TF-LUNA-PARKING,TFMINI-I,TF02-I,TF系列,TF03-100,TF350,TFMINI-S
行业首次!北醒新一代航空器用激光雷达产品通过多项DO-160G认证测试
近日,北醒新一代航空器用激光雷达产品通过多项DO-160G航空机载设备环境标准测试。作为全球首个参与DO-160G认证的激光雷达公司,这一系列测试的通过标志着北醒在安全飞行领域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一文解析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距离和形状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地形测绘、环境监测、考古学等领域。本文TOPPOWER解析了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
基于SPAD技术的激光雷达ToF接收芯片R5001,体积较同类产品减少50%
R5001是一款基于SPAD技术的激光雷达ToF接收芯片,和激光发射器、驱动电路一起构成小型的激光雷达模块,用于扫地机、AGV 的SLAM 建图,机器人避障,测距等场景,具有使用简便、测距精度高、帧率高、抗阳光等特性。
FTDI USB接口IC用于无人机(UAV),集成接收和发送缓冲器,实现高数据吞吐量
无人机已迅速从未来派小工具转变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航空摄影到农业,甚至包裹递送。从本质上讲,无人机是一种无人驾驶飞行器(UAV),配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有时还配备热成像或激光雷达技术等额外有效载荷。这些设备由操作员通过手动驾驶或预编程路线进行远程控制。无人机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其多功能性。它们有各种形状和尺寸,从可以放在手掌中的小型四轴飞行器到能够覆盖很远距离的大型固定翼飞机。
【IC】北醒全新TFS20-L微型化单点激光雷达模组,引领“微型”激光雷达技术新趋势
北醒推出全新TFS20-L微型化单点激光雷达模组,以其极致的尺寸、轻巧的重量、卓越的性能以及强大的环境适应性,重新定义了微型激光雷达的标准。采用先进的光学LGA封装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微型化设计,其高度约为乒乓球直径的1/3,重量仅1.35g,相当于半个乒乓球重量。
【IC】北醒新品长距高精度轻量单点激光雷达TFA170-L,“轻盈”护航,助力低空经济蓄势起飞
北醒新品TFA170-L长距高精度轻量单点激光雷达,重量轻至10g,专为无人机打造,具有品质卓越,具备通过DO-160G认证能力,产品成熟度高等核心优势;近距离精度高,适合需要高稳定性降落的无人机;小体积适合集成进巡检无人机身或嵌入狭小的吊舱空间。
北醒助力激光雷达“京台高速”改扩建智慧高速项目,采集精度毫秒级,可提供精细丰富的三维路况信息
起初京台高速智慧化改造面临交通流量庞大、货车占比高和气象环境复杂等挑战,为此,京台智慧高速采用北醒激光雷达等新设备作为最基础的前端单元。北醒激光雷达可以提供精细丰富的三维路况信息为系统提供服务数据。
【产品】包含高精度ToF传感器的激光雷达测距模组TF-LCO2,重量≤1g,最大功耗可低于50mW
TF-LCO2是一款包含了高精度ToF传感器的激光雷达测距模组,其内部自带TDC电路。体积小巧仅有拇指盖大小,性能优异,业内激光雷达“小巨人”,可以用作多种电子设备如扫地机、机器人、无人机以及更多智能家居产品的测距。
TF03-180 激光雷达长距离传感器
描述- TF03-180是一款工业级高速测量的激光雷达,具有高达180米的量程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补偿算法。该产品具备超高帧率、IP67防护等级和小型化设计,提供多种接口选项,适用于车辆防撞、车流统计、触发相机抓拍和无人机辅助起降等多种场景。
型号- TF03-180
北醒激光雷达助力京沪“1号高速”智慧化升级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醒的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的应用,应用实际案例,对比传统收费,物流运输的效率做了很大提升
自动驾驶,必须告别激光雷达“PTSD”:北醒激光雷达技术有效缩短生产校准时间,促进规模化生产
北醒 CEO 李远认为,长远来看,汽车行业「降本」是手段而非目的。行业变革真正的指向,永远应该是提供「便利」且「安全」的智能汽车产品,二者缺一不可。 在激光雷达领域,「摩尔定律」与「莱特定律」正在成为激光雷达的两大跳板,前者让激光雷达看到芯片化的可能性,后者让生产成本随规模而大幅降低。告别激光雷达「PTSD」,已经成为保证自动驾驶安全的唯一解。
力策科技亮相LET 2024,与现场观众就激光雷达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入交流
2024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2024年5月29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D区隆重举行。开展首日,力策科技展位获得专业观众关注,力策科技工程师与多位观众就激光雷达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了宝贵建议。
电子商城
服务
提供稳态、瞬态、热传导、对流散热、热辐射、热接触、和液冷等热仿真分析,通过FloTHERM软件帮助工程师在产品设计初期创建虚拟模型,对多种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识别潜在散热风险。
实验室地址: 深圳 提交需求>
使用FloTHERM和Smart CFD软件,提供前期热仿真模拟、结构设计调整建议、中期样品测试和后期生产供应的一站式服务,热仿真技术团队专业指导。
实验室地址: 深圳 提交需求>
登录 | 立即注册
提交评论